系统检测到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无法获得最佳的使用体验,建议您更换其他浏览器或 升级您的浏览器。(使用360浏览器访问请选择极速模式)
关闭
欢迎 {{loginUsername}} 登录,退出 职聊 刷新简历 我的简历 简历预览 智能推荐 增值服务 修改密码 刷新职位 发布职位 预览主页 收到简历 智能推荐 会员服务 修改密码 求职者登录 招聘登录 会员注册 求职者注册 招聘注册 职聊 触屏版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抖音小程序 App(安卓) App(苹果) 手机端 使用帮助 网站导航
选择城市
切换城市分站,让我们为您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当前选择城市:总站
总站 {{item.sitename}}

加班与加班费,究竟由谁说了算?

劳动法苑 转载 来源:

请用微信扫一扫 2018-12-24 23:55 {{clickNum}}

  加班与加班工资争议是实务中常见的一种劳动争议。加班管理虽看似简单,但若用人单位缺少必要的程序与措施,一样能带来不少麻烦。我们一起通过案例来学习一下加班与加班工资那些事!

  案情简介:某市一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市中心。由于公司很多员工住在郊区,员工下班时往往正值晚高峰期。为照顾家远的员工,公司规定可以为家远的员工免费提供客饭一份,以便错峰回家。时间久了,公司经常出现下班时间到了,但是工作还没有结束,大家都开始享受公司免费客饭的现象。王某于2013年2月进入公司后不久,也开始和其他晚回家的同事一起享受着公司的"福利"。久而久之,他认为,是由于自己加班了才获免费客饭。

  2013年10月,王某向公司提出辞职,并要求公司支付2013年2月至2013年10月期间的加班费。部门经理认为,公司从未安排过王某加班,公司的规章制度中都有完善的加班审批制度,并且制度中明确了未经批准的延长工作时间不属于加班。王某从未得到过部门领导关于加班的审批,公司不应当支付其加班费。

  王某则认为,部门经理经常见到他和其他同事下了班仍在公司,自己可以提供电子考勤卡证明加班事实。双方争执不下,王某诉至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要求公司支付延时加班费。

  仲裁委员会经开庭审理后认为,未经用人单位安排的加班不属于法定意义上的加班,公司有完善的加班审批制度,王某提供的电子考勤卡未能和加班审批表结合在一起。因此,该公司并没有支付加班费的义务。于是,仲裁委对王某的诉请不予支持。

  分析点评:这一案件实际上涉及的是如何认定加班的性质与范畴的问题,为限制用人单位随意延长工作时间,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法律对加班规定了严格的限制条件。

  加班安排有时间性限制:《劳动法》第41条规定,劳动者加班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因此,加班时间应当严格限制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即使双方协商一致,劳动者同意超过法律规定的最高加班时间工作,用人单位也同样会被视为违法。

  加班安排有程序性限制:虽然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可以安排加班,但还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方可延长工作时间。未经工会和劳动者同意,用人单位不得要求加班。

  加班需经安排或审批:用人单位的安排,是认定加班的关键因素,即加班行为是经过用人单位的安排或者事后得到用人单位的确认。如果是劳动者自愿延长工作时间,不属于法定意义上的加班。

  案例中的王某,尽管下班后继续留下来工作,而且还吃了公司免费提供的客饭,也不一定能够拿到加班费。因为吃客饭和加班没有必然联系。

  加班费争议应由劳动者进行初步举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9条规定: "劳动者主张加班费的,应当就加班事实的存在承担举证责任。但劳动者有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掌握加班事实存在的证据,用人单位不提供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不利后果。"

  考虑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实质上的不对等性,劳动者提供的初步证据证明加班事实后(一般可以是电子考勤表、接交班记录、工作日志、加班通知、工资条等),就需要用人单位就加班制度以及加班时间承担举证责任。在审理中,仲裁机构一般首先会审查劳动合同和用人单位提供的规章制度 (员工手册)。如劳动合同、规章制度 (员工手册)较为完善,对加班制度有明文规定的,可能要求劳动者进一步提供相关的加班证据。如果劳动者不能举证,将承担不利的后果。

  本案中的王某提供了电子考勤卡,可以说实现了初步举证。但电子考勤卡应和公司的加班审批表相一致才能认定王某为加班。因此,王某虽有初步举证,但其证据却被公司的证据所推翻。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