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检测到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无法获得最佳的使用体验,建议您更换其他浏览器或 升级您的浏览器。(使用360浏览器访问请选择极速模式)
关闭
欢迎 {{loginUsername}} 登录,退出 职聊 刷新简历 我的简历 简历预览 智能推荐 增值服务 修改密码 刷新职位 发布职位 预览主页 收到简历 智能推荐 会员服务 修改密码 求职者登录 招聘登录 会员注册 求职者注册 招聘注册 职聊 触屏版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抖音小程序 App(安卓) App(苹果) 手机端 使用帮助 网站导航
选择城市
切换城市分站,让我们为您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当前选择城市:总站
总站 {{item.sitename}}

找不到工作踹母亲,谁来拯救被“中国式教育”毁掉的孩子

职场观察 转载 来源:

请用微信扫一扫 2018-12-24 23:54 {{clickNum}}

  90后男孩小力(化名)从小成绩优异,班里排名从来都是数一数二的,大学轻松考上了一本,读的是当下热门的金融专业,可以说是学霸无疑了。

  但就是这个让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在毕业找工作时却栽了跟头,漂亮的简历为他争取到不少面试的机会,但奇怪的是,每到这一关他就被无情地刷了下来。他又转而去考公务员,笔试成绩排名第一,可经过面试就变成了垫底。

  接二连三的打击让小力丧失了信心,于是每天沉迷网络,在家一待就是两年。

  着急的母亲每天在他耳边念叨着快去找工作,终于有一天,忍无可忍的小力爆发了,一脚踹开了他的母亲,"我现在所有的结果都是你造成的!你只让我学习,不让我交朋友……你再看看你自己,和谁的关系处理得好?"

  听了这些话,小力的母亲也非常委屈,为了给小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他们一家特地从外地来到宁波市里租房住,阻挠小力与其他孩子一起玩,也是怕影响他的成绩。至于自己,的确与小力的爸爸不太说话,与身边的亲戚关系也不好,经常吵架,但这与小力有什么关系呢?

  她到现在都不明白问题到底出在哪,她说,"我的儿子明明很优秀,一定是用工单位里没有熟人,有人介绍就一定没问题了。"

  高分低能的孩子悲剧了谁?

  因为高分低能而出现的悲剧在以前并不是没有。比如"神童"魏永康,2岁掌握1000多个汉字,4岁基本学完了初中阶段的课程,13岁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然而,2003年7月,已经读了3年研究生的魏永康,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就被学校劝退了。2015年,留美女博士后被遣返,被指情商低不会社交被排斥患精神病。

  高分低能的几个原因

  有的学生在学校读书期间学习挺好,但是参加工作后能力不强,人们往往把这样的学生称为高分低能。高分低能的学生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那么,造成高分低能的原因是什么呢?有以下几种:

  1、在学校,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育仍然占着主导地位,授课时,老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只是处于"听"的地位,是被动的接受者。对老师的过分依赖使得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动手能力都得不到充分的挖掘与培养。长此以往,就培养出了高分低能的学生。所以,学校应该改革课堂教学,变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未主动的探究式学习。

  2、在高考的压力下,学生和家长很早就确定了为分数而学习的思想。有的家长就直接和孩子说:"你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学习,考高分,其他的一切你都不用管。"这样一来,学生完全是为了分数而学习,而不是为了体验学习的快乐而学习。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根本无法展开想象的翅膀,也无心去独立思考点什么和动手做点什么。所以,家长和老师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他自身成长的需要,而不是考高分的需要,一定要让孩子体验到学习本身的乐趣。

  3、在一个家庭中,爸爸往往承担了挣钱养家的责任,而照顾孩子就成了妈妈甚至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的事情,孩子缺少与父亲的沟通,无法习得男性身上独立、自信、坚韧、敢于冒险等良好品质,这些,对孩子各种能力的形成都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家庭中,爸爸参与孩子的抚养和教育,多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是很重要的,这方面,也要引起年轻的家长们的足够重视。

  你不舍得教育孩子,总有社会替你狠狠教训他

  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家长们不让孩子做任何家务,衣食住行全部包办。从小时候学什么兴趣班,大学填什么专业,甚至毕业以后进什么单位工作,全都安排好了。父母不能为孩子包办一辈子,我们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传统的好行业好工作,在未来没人知道会发展成什么样。

  家长从小把孩子养成没主见不独立的性格,其实害了孩子!

  家长包办孩子的一切,从家长的出发点来看是好的。以前的生活条件和现在相比有很大的差别,再加上家里兄弟姐妹又多,不管是在教育还是在其他方面,都不会有很大的满足。所以现在的家长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好像看到了重生的希望,把自己以前想做却因为条件的限制而没有做的事情,都一股脑的推到了孩子的身上。

  孩子在小的时候可能不会有很大的情绪反弹,顶多用哭闹来表示自己的不满,家长一使用暴力威吓手段,孩子就不敢再抗议了。但是等他们渐渐长大,尤其是到了初中高中甚至是大学以后,这种迫使孩子听从自己安排的手段就不凑效了。

  孩子大了,会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希望有些事情能够自己做决定,而不是依靠父母替自己拿主意,更不想做父母的"应声宝宝"。有些事情他们想大胆尝试的时候,需要的是家长的鼓励和支持,而不是讽刺和挖苦,甚至是直接性的否定,然后再加上一些家长自以为是对孩子好的"金玉良言",让孩子本来就不满于家长安排的心更是崩到了顶点。


  于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战争"就不可避免的爆发了,如果家长不及时和孩子沟通一径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对的孩子是错的,想用和孩子"冷战"的方法来逼迫孩子低头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这样只会加剧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裂痕,只会让孩子的心离家长越来越远。

  再者,如果孩子一直都是在家长的安排下学习和生活,甚至连婚姻和工作都要家长插手才能自己做决定的话,那么孩子的依赖心理已经到了没有人为他做决定他就不知该如何是好的地步了,难道家长要替孩子做决定一辈子吗?等到你们老了,赶不上时代步伐的时候,也就是你们不能或是不敢替孩子做决定的时候,到时,你们的孩子将何去何从呢?

  奉劝那些总是喜欢包办孩子一切的家长,适当的给孩子一个自由呼吸的空间,放手让孩子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自己默默地站在孩子的背后支持他鼓励他,对于家长来说可能会有一些担心和不舍,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你们的开明让他们拥有一个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不管将来是成功还是失败,他们都不会埋怨你们,反而会记得你们对他的支持和鼓励。

  如何锻炼孩子的大胆独立?

  培养孩子大胆独立,试试美国爸妈的教育理念。

  1、自立训练从幼儿开始

  美国很多孩子从婴儿时期就独居一室。孩子长到三四岁,有了害怕的心理,家长就给买一种很小很暗的灯,彻夜亮着,以驱逐孩子对黑夜的恐怖。晚上睡觉前父母到孩 子房间给孩子一个吻,说:"孩子,我爱你!晚安!做个好梦!"就回自己的卧室了。孩子就抱个布狗熊、布娃娃之类的玩具安然入梦。

  2、决不总是围着孩子转

  美国人很爱孩子,但不会总是抱着、盯着孩子。六七个月的孩子就自己抱着瓶子喝水、喝奶,大一点就自己学用刀吃饭。孩子常常把食物撒在桌上、地上,但父母决不 喂,总是让孩子自己吃。孩子做游戏也是自己一个人做或跟小朋友一块做,很少缠着父母。父母外出旅游,把很小的孩子就交给祖父母或花钱寄放别人家,请人带几 天。家里办晚会或去参加别人的宴会,也看不到家长总牵着自己的孩子。

  3、让孩子接受锻炼

  工程师杰姆斯带着3岁的儿子到城外10公里的乡下看望父母。吃过晚饭,天已黑,进城的公共汽车已经停开发。如果住下,明天再回城也合乎情理,而杰姆斯却带着儿子步行回城。儿 子走一段,他背儿子一段,就这样模黑回家。为什么这么做?杰姆斯回答说:为了使儿子从小熟悉黑暗和吃一点苦。

  4、教孩子适应环境

  约翰-柏拉姆夫妇假日里常带着8岁的儿子与5岁的女儿到山区旅游。每遇山涧需渡过时就叫儿子观察水势,寻找最浅、水流较缓的涉水点,然后由父母决定是否可行。如果选择不当,就讲明道理,并教孩子怎样识别水深及流速。上山时,他们从不乘坐缆车,而由孩子选择登山路线。途中遇到陡崖峭壁,让孩子判断决定有无危 险,是否攀登,并问孩子该怎样保证安全。经过多次跋山涉水的实践,孩子自然不怕山高水急,也敢冒险了。

  5、进行自我保护训练

  时装设计师密契尔有一个10岁的女儿和一个7岁得男孩,他带他们上街时,随时随地教给孩子交通规则并嘱咐其他注意事项,说明怎样走危险,怎样才安全。许多家长还叮嘱孩子记住必需的电话号码,如:父母的单位电话、警察局电话、消防电话、医院电话等。

  美嘉教育小编温馨提示:很多事情我们都可以做,之所以不做,是因为观念的问题。以前的家教注重家庭、亲情,是沿袭和互相依赖的文化,而现在的社会更要求独立和创造性。美国人的家教理念非常适合我们揣摩和学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