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检测到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无法获得最佳的使用体验,建议您更换其他浏览器或 升级您的浏览器。(使用360浏览器访问请选择极速模式)
关闭
欢迎 {{loginUsername}} 登录,退出 职聊 刷新简历 我的简历 简历预览 智能推荐 增值服务 修改密码 刷新职位 发布职位 预览主页 收到简历 智能推荐 会员服务 修改密码 求职者登录 招聘登录 会员注册 求职者注册 招聘注册 职聊 触屏版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抖音小程序 App(安卓) App(苹果) 手机端 使用帮助 网站导航
选择城市
切换城市分站,让我们为您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当前选择城市:总站
总站 {{item.sitename}}

电子信息产业外贸额占超3成 人工智能或引领新爆发点

职场观察 转载 来源:

请用微信扫一扫 2018-12-24 23:54 {{clickNum}}

  报告称,中国电子产业总体处于全球产业链加工制造环节。目前受到中美经贸摩擦影响较大的电子企业主要是"两头在外"或对国外市场依存度较大的企业。这些企业存在被"卡脖子"风险。

  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抓住全球化的历史机遇,实现了超乎想象的飞速发展,这也使中国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消费市场之一。

  作为首届进博会的配套活动,11月6日的2018智能科技与产业国际合作论坛发布的《电子信息产业对外贸易发展报告》(下称报告)显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规模不足1亿美元,占全国外贸总额比重不足1%。经过四十年的高速增长后,2017年已达到1.36万亿美元,占全国外贸比重超过3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目前电子信息产业的外贸形势也面临着内外多项挑战:内部品牌有待培育,市场竞争秩序也有待规范;外部的贸易摩擦也使得国际产业链颇为脆弱。而人工智能、5G时代的万物互联等新技术或将带来一片新蓝海。

  从不足1亿美元到1.36万亿美元

  报告指出,由于东西方对峙等原因,1978年之前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外贸几乎处于停滞阶段,当年中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总额不足1亿美元。

  在1990年前,这一行业处于政府主导的阶段,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中国电子工业广泛采用来料、来样加工、补偿贸易以及设计、开发、生产等方面的合作。1990年,中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89.33亿美元,占全国外贸总额的7.7%。

  在1990年-2000年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进出口进入了企业主导的高速发展阶段,一大批生产企业被赋予了外贸经营权,开始参与国际竞争。中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呈跨越式发展:1991年,其进出口总额突破100亿美元;2000年则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比重达到23.0%。

  入世以后,企业依靠市场力量,努力与国际接轨。中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规模保持着迅速增长的态势。2017年,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13588亿美元,是2001年的近11倍。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李艺铭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上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抓住了计算机、手机等电子产品爆发式增长的契机,电子信息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去年全行业产值已达18.5万亿,作为开放度较高的产业,进出口曾长期保持着30%以上的增长。

  作为进入中国的先行者,施耐德电气经历了这一波澜壮阔的进程。在其进博会展台上,施耐德电气中国区副总裁任婧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施耐德电气亲历了改革开放数十年来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任婧表示,进博会是第一次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通过进博会施耐德感受到政府对未来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这增强了其在中国更长期发展和投入的信心和动力。

  内外部挑战凸显

  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应看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一些自主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外延式和粗放型特征。

  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曲维枝表示,在特定阶段这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不过目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对外贸易发展所面临的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政策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粗放式发展模式也逐步走到了尽头。

  在品牌培育上,目前在中国整体外贸出口中自主品牌所占比例仍较低,而电子产品名牌更是少之又少,绝大部分出口是使用外方品牌的加工贸易和以贴牌为主的订单贸易。这种大量出口低附加值商品的简单数量扩张模式,不利于产业的可持续增长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同时,市场竞争秩序也有待规范,报告称,中国出口的电子信息产品是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产品技术更新能力薄弱,品牌核心价值低,同质性替代性强等,因此在市场上竞争主要采用了价格竞争的手段,在进军国际市场时,盲目降价,竞相压价,以致"价格战"硝烟四起。

  "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利润空间的不断缩小会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利益造成不利影响,导致中国的外贸条件恶化。"报告称。

  李艺铭表示,从国际上看,电子信息行业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往往都会出现这一现象,发展早于中国的美国、日本之前都经历过市场的整合与洗牌。因为巨大的人口红利,中国这一行业此前一直处于蓬勃发展、竞争激烈的阶段,现在企业更注重规模,而未来,中国将逐渐迈入一个高质量发展的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中美贸易摩擦有可能对这一行业带来明显的冲击。

  报告称,电子行业产业链较长,从上游的电子设备、化学材料到中游的印刷电路板、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直至下游的电子消费品终端,中美经贸摩擦对其中某一环节的直接影响将会迅速传导至产业链的其他环节。


  报告表示,中国电子产业总体处于全球产业链加工制造环节,以加工贸易起步,目前受到中美经贸摩擦影响较大的电子企业主要是"两头在外"或对国外市场依存度较大的企业。更关键的是,电子行业领域部分核心技术和产品对外依存度较高,存在被"卡脖子"风险。

  李艺铭表示,电子行业产业链全球化布局很明显,不仅芯片,原材料、设备等领域都需要外部进口,若中美经贸摩擦长期存在,将很大程度上改变全球电子行业产业链格局。

  报告也表示,美对我电子行业加征关税将影响产业链中间产品流通,恶化外资预期,引发产能转移,可能导致中国电子行业国际加工中心地位被东南亚、印度等逐渐取代。

  寻找下一个"爆发点"

  在李艺铭看来,消费类电子信息产品正在进入一个日趋饱和的阶段,而新的、成熟的、标志性的新产品尚未出现,整个行业正在寻找新的"爆发点"。

  人工智能是各方角逐的一个焦点。上述会议上,SAP全球高级副总裁李强表示,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的投融资额高达270亿美金,人工智能正在加速大规模的应用,在芯片制造、语音识别、自动驾驶等领域都进行了广泛的商业化的推广。

  "根据咨询公司统计,2035年全球前13大经济体因为人工智能应用将会新增高达21万亿美金GDP,盈利提升38%。中国将会占据30%的新增GDP市场份额,人工智能的普及会对新的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该论坛上,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我国人工智能的核心产业规模接近30亿美元,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近400亿美元。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已经超过了1000家,一批初创企业开始崭露头角,产业链在不断完善。

  高通公司全球首席执行官Steve Mollenkopf认为,5G和人工智能的结合,将激发一轮新的增长。

  "根据我们的测算,5G相关商品和服务到2035年大概会达到12.3万亿美元。5G可以创造5.1万亿美金商业价值,也会带来2200万新的工作岗位。"他表示,"5G+AI可以变革非常多的行业,在医疗健康行业或者汽车行业、重工行业,可以用AI做更多的事情,可以用机器人代替工人的工作。"

  不少企业开始将目光瞄上了生产领域,后者显然是一个有待开发的蓝海。

  任婧表示,中国的工业物联网是未来发展的趋势,物联网一方面能提高工业制造的效率,另一方面能助力制造业依据数据挖掘出更多的客户价值。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