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寒假打工族忽视维权 不懂签书面协议
请用微信扫一扫
就业竞争压力的增大,让很多大学生选择在寒假的时候找一份工作,来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丰富自己的社会阅历,但是事实上,记者在调查寒假打工该如何维权的问题上,有八成受访学生不知其所,忽视维权不懂签书面协议,详细咨询如下:
1、一天8小时累出熊猫眼
“我们去年12月22号期末考试就结束了。”中国石油大学大三学生张云飞告诉记者,他老家是湖北黄冈。高中时的同学还没有放假,回去也没有人一块儿玩,他就打算在学校再待几天。通过在网上查询,他找到了一份酒店服务员的活儿,工作时间是每天下午4时30分到晚上11时30分,一共7个小时,而他主要是负责摆餐具。张云飞告诉记者,虽说是服务员的活儿,但酒店的管理比较正规,他认识的几个同学也曾到这家酒店打过工,工资都是按时给的,所以他对工资的问题基本上没有什么担心。
“摆盘子的活倒不是很累,基本上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格,将包间、大厅里的盘子摆好就可以了,一般花上两三个小时就可以干完。”张云飞说,偶尔缺人手的时候,他还会帮着别的同事一块招呼一下客人。每天晚上熬到半夜,让他有些吃不消,刚开始干了3天,眼睛就肿了,还有了黑眼圈。“本来以为这个活挺简单,没想到干了才3天,自己就快扛不住了。”张云飞自嘲说。
“再坚持几天,如果实在是坚持不住了,就辞职。”张云飞告诉记者,辞职后他打算趁着寒假时间还比较充裕,到学校图书馆多看两本书,拓展一下自己的知识面,顺便看看专业课方面的内容,考虑一下来年要不要考研,要考哪个学校。
2、发了一周传单冻伤手
“住在同学那里没有什么事做,不能老是闲着,就打算出来找份工作,赚点钱。”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大四学生孙立强告诉记者,他已经连续发了一周的传单。昨天下午,记者在市实验小学门口见到他时,他手里拿着200多张教育培训机构的传单,手上也没戴手套,有一只手上还起了一个红色的大疙瘩。“发一次传单20块钱,一天的饭钱差不多就可以解决了。”孙立强告诉记者,传单不一定一次性发完,只要学校门口没有学生,就可以离开了。“戴着手套发传单太不方便了,就只好把手套摘下来,有一次晚上休息时,忽然感觉手特别痒,才发现原来是冻伤了。”孙立强说,他本来是想到青岛找一份正规工作,但过去半个月了还是没有找到,只好找了份发传单的活儿,顺便赚一点生活费。“找了这么久,都没有找到一份正规的工作,确实感觉就业压力挺大的。”孙立强告诉记者,过完小年他就打算回家,春节后再回学校准备找工作的事情。
3、讨要工资老板“蒸发”
青岛某高校的刘超华(化名)考完试以后,通过在兼职网站搜索,找了一份市场调研员的工作。工作要求是到一些大型商场或者超市,针对顾客对相关产品的满意度做调查。当时招聘他们做调研员的老板,与他们商定一天的工资是100元,每天调查完后,按照格式写出一份电子版的调查报告,交给老板就可以了。“感觉工资挺高的,也不是那么累,我又叫了两个同学和我一起做。”刘超华告诉记者,可是等他们做了一个星期调查,准备向老板讨要工资时,对方却以各种理由搪塞他们,最后再打电话时,对方的手机竟然停机了。“早知道这样,我就不叫另外两个同学了,现在每天见面,都感觉挺对不起他们。”刘超华说,他以后再也不打算从网上找兼职类的工作了,这次就算花钱买个教训。
调查
八成大学生不知维权
记者随机采访了50名在校的大学生,有不到一成的大学生想找一份寒假可以做的短期工作。“赚多少钱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积累一些社会经验,为自己下一年找工作打点基础。”大三学生王同豪告诉记者,他打算考完试后,找一份酒店服务生的工作,这样就可以更多地接触社会。当被问及自己的权益受到危害该怎么办时,有八成受访大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打工的钱要是真的要不回来了,可能就要自认倒霉了吧。”他们中的大部分是给出了这样的回复,而只有两成的学生称自己会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律师
最好签订书面协议
针对寒假大学生找工作权益如何维护的问题,目前情况下大学生寒假短期工还不算是就业,也就不受劳动法的保护,因此打算在寒假打工的大学生,找到工作一定要问清楚工资、双方责任关系,同时最好与单位签订一份正式的书面协议;当然也可以保留录音、照片等相关证据,以防侵害自身权益的事情发生。大学生如果是想通过中介找工作的话,一定要先看清楚中介公司的营业执照。如果发生自身权益受到危害的状况,大学生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同时徐州求职指导建议,除了与用工单位签订书面协议,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如工作的天数、工作的时间、工资结算方式和加班补助等之外,最好是将自己的打工信息及时反馈给班主任、亲人或是朋友,以防发生意外。
注:大学生找兼职的正规途径
大学生找兼职寒假工的途径有很多,但是最可靠的话,可以在当地知名人才网站注册简历找,同时网络招聘版块,每日发布规范信息可靠的兼职,为求职者提供最新的招聘信息。